我們節(jié)選一段對話,來自外貿業(yè)務員(Mandylianghaha) VS 資深工廠多面手(yelanming):
外貿業(yè)務員(Mandylianghaha)抱怨: 業(yè)務部和生產部總會有矛盾,你遇到交期的問題么?是否覺得采購和倉庫很有問題,每次都是上線才說欠料。還有產能,跟不上,拋光跟不上,焊接跟不上,人員已經夠多了,就是效率慢
yelanming 回復:
我之前在工廠做了十幾年,做過產線員工,物料員,倉管,賬務員,IQC,OQC,PC,MC,采購跟單和策略采購。這半年回了老家(一個五線城市,沒什么工業(yè)),沒辦法隨便找了個單證文員的工作干著。
所以針對工廠交期慢,我是有比較深刻的了解的。
尤其針對上線報欠料,我個人意見是認為:
1:要么你們工廠沒有PMC,傾向于采購做物資需求計劃或者由倉庫來做欠料跟進(主要針對小廠,分工不明確,一人身兼多職)
2:要么你們PMC太不專業(yè)了(針對大公司,已經把生產計劃從生產部獨立開來了)。
3:再要么就是你們的原材料供應商選擇出了問題(比如自身量小還去找中大型供應商,貨款不及時,要求較高等)。
這點上我真心說一句:找供應商,不能成為它的TOP5,就往下找,小廠質量把控不好,但是配合好。質量這東西是可以改進的,但你的訂單量通常不會連續(xù)增長的。
正??蛻艚o出訂單,開產品研討會把需求給到PMC去核算,MRP跑完,給出欠料表,采購下單跟進。(很多工廠喜歡招女孩子做采購助理。但是我說實在話,供應商穩(wěn)定的企業(yè)當然還好,不穩(wěn)定的你叫他們去駐廠跟單催料試試?車間的噪音,鑄模車間的高溫,化學品車間的氣味,呵呵,十個有八九個要哭著跑回來。而不了解工廠那就只能打電話去催,除了罵供應商拿不出什么解決辦法,一問就是我盡力了,他們不交貨我能怎么辦?你說你們的原材料怎么回得來)再到倉庫配料上線,產線的品質把控。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出了問題,交期就要延誤。做銷售的人也要心里有數,知道自己工廠哪些環(huán)節(jié)易出事,就要重點去跟進,談交期一定要給自己預留量。
從樓主的字里行間都能看出對生產的不滿,我也理解。但是我想告訴一些樓主我見過的牛逼的銷售:
這些人八面玲瓏,不光客戶跟的好,重要的是他們跟生產整個體系尤其各主要部門的實權人士(并不是光主管,經理,這點千萬注意!就比如說生產排期,小工廠是產線主管負責,但大公司很多時候是PMC說了算。你跟他處好關系,如果兩個業(yè)務的單,都不欠料的情況下,他是可以把你的單優(yōu)先排的!領導不開口,什么東西急還不是他說了算?財務,采購,倉庫,計劃,產線,品質。你自己好好想想。)關系都處理的很好。工廠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他可以讓財務優(yōu)先安排款子給他訂單的供應商工廠去買原材料,可以讓品質部的骨干來跟進他的單子,他的東西到了工廠,可以讓IQC立刻去待檢區(qū)幫他先把東西檢驗了而不用排1-2天隊等檢驗,再往下就不用我說了吧?
任何事情都不能只會抱怨,想想為什么同樣的事情,別人做的好,自己就做不好?分析清楚原因,才能不斷進步。
Mandylianghaha :
你分析的非常透徹,也點出了問題所在。
1,工廠沒有PMC。一直都沒有PMC,是一個老工程師身兼多職。后來上了ERP,但是由于物料太多,一年了,ERP都沒有上成功。工廠后來獨立了一個小廠出來,廠長有魄力,人心團結,生產效率提高了,也招了PMC回來。然而,跟我的生產線的工廠沒關系。
2,倉庫不專業(yè),經常出現采購數據跟倉庫數據不對等的情況。
3,采購流動性很大,3個月換一個人??偣灿?個采購,也不頂用。第一點講的廠長,她說,他們公司以前1個采購產值都能做到1個億,你們4個采購,才6KW。
4,供應商壓力大。由于以上問題,我們經常出現要物料很急的情況。加上付款條件苛刻,供應商頂不住我們。
這邊做業(yè)務,自己的訂單,除了船務方面的,其他都是自己從頭跟到尾,這種工作,我做了三年。我們沒有跟單員,因為訂單太難跟了。
做完這些工作,已經沒有什么心思去開發(fā)新客戶。
跟工廠的關系,我跟很多崗位的員工都很熟,特別是包裝線的阿姨們,主管也愿意幫我的忙。我會注意哪些物料重要的,會在哪些時間要催出來,比如彩箱,必須保證上線前要回來。
關于給客人回復的交期,當然會給自己保留時間。一般在工廠估算的時間上面加一周或者兩周。
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我以為這種交期,已經很難交代了,沒想到后面搬廠的那一年的交期,才是噩夢。
2017年9月,工廠搬廠。前后花了2個月時間才算全部搬完.11月,這個時間點真是要命。時間緊迫,機器還要調配,經常出問題,新招的員工也不熟手。即使早就跟客戶說好搬廠原因,交期會有影響,還是有很多客戶不滿。這時候,訂單能保一個是一個。
這時候,人手不足的問題就很明顯,焊接工人和拋光工人,都不夠用,新廠位置偏,缺人,真的是雪上加霜。外發(fā)也只能起一點作用。
從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,業(yè)務承受太多的壓力,總經理講的話,只能算個大餅,一方面貨做不出來,一方面哭沒有訂單。白頭發(fā)都長了很多,每次跟朋友見面,都說,你怎么這么多白頭發(fā)。
對比跟單的主管,顯得我的跟單能力太不足了。
這位跟單主管(后來成了我的上司,我后期工作轉向跟單,不做開發(fā)),能力很強,個性也是出了名的強。一方面我們很討厭她的強勢,一方面又很佩服她的能力。連脾氣最差的工程師都嗆不過她。她經常跟其他高層吵架,我們都習慣了。
她能夠在不利于自己的條件下,盡量把訂單趕出來,連總經理都佩服。我始終學不過來。
我在這里,看不到未來,既然大家都不滿意,就跳出來咯。他們挽留我,是因為我足夠了解我的產品,他們招人不容易。
yelanming 再回復:
工廠這個問題,具有很強的普遍性。這個你原來的總經理沒有騙你。
相信你多待幾家公司,也會有更深的了解。
如果要分開細說,那就真的太長太多了,而且我覺得每個人際遇不一樣,都會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,所以我會多詳細的分析你遇到問題的原因。
1:工廠有沒有專業(yè)的PMC,ERP是否真正的跑起來,個人覺得是一個企業(yè)規(guī)范化管理與否的分水嶺,同時也是判斷這個廠大/小與否的分水嶺。
通常來說,只有一個廠訂單足夠多的情況下,才會有這樣的需求,也就意味著在你們廠里上到一定規(guī)模/吃過一次或幾次大虧(跑單,跑客戶)的情況下,你們老板哪怕有這樣的意識,也會基于成本的原因下意識的忽略掉。
因為一個PMC能帶來多少效益,是隱性的,不像銷售的業(yè)績和采購的業(yè)績那樣可以用非常直觀的一張數據圖表顯示出來,這個不是供應鏈出身的人都很難有這個意識。
2:倉庫數據跟采購數據對不上。這點你說倉庫不專業(yè)真是說到點子上了。 帳物一致是倉庫最最最基本的工作要求之一,平時那么多盤點干什么去了?我猜是否你們公司連編碼體系都沒有啟用,對于物料的稱呼還停留在品名上而不是用物料編碼來指代。
如果是的話,那真的我可以理解。就比如說,XX儀器機械臂/旋臂,你說它可以指代多少種東西?怎么會不弄混呢。加上如果你們倉庫經理水平不夠,做不好區(qū)域劃分,貨架/卡板劃分,物料標示卡,以及進出賬流程不清晰(比如借東西停留在口頭上,沒有單據及簽字),不良品管理不及時,混料,等等等。。。
3:采購流動性大
這個基本不外乎1個原因:你們公司付款太爛。
以現在國內的貿易行情,只要你們給出的價格,工廠還有利潤,哪怕你們要求再多,品質要求只要高的不是離譜(作坊價要蘋果的品質的那種),都能找的到工廠給你做(當然工廠的選擇和培養(yǎng)又涉及到采購的專業(yè)知識,我就不細說了)
正式因為付款爛,要求多(國內都這樣),如果還碰上量不多,那別人怎么會鳥你們?尤其你們采購換的這么頻繁,有點經驗的老板都知道你們付款爛了。,自然交貨也不會上心,品質交期可想而知。
但是在你們廠里,你們總監(jiān)會管這些?我花了錢請你來,就是要你來解決這個問題的,你說的理由我都知道,如果那么好做我為什么還要請你這樣的熟手/人才過來?這才是領導的正常心態(tài),所以在這樣的惡性循環(huán)下,小廠采購流動性大,已經是一個普遍的情況了,這個我身為圈內人,還是可以比較肯定的這么說的。
至于你們廠長說的我一個采購可以做1個億,4個采購做6千萬的單,這個我也只能呵呵了,就是因為他一個采購做1個億,所以才跑了4千萬的單,他要是連這個意識都沒有,廠里的日子也長不了了。
4:供應商壓力大
自08年以后,所有供應商壓力都大。交期急,要求多,小批量,多品種。珠三角90%以上的廠都在做這樣的單。他們不是頂不住,而是你們量不夠。
你要相信,只要你有量,他們一定能滿足你這些要求。交期急可以三班倒,要求多可以組織小組專們跟進。他們做不到只是因為你們量不大,量不大即使真心去為了你們優(yōu)化利潤空間也不大,所以他們會做利潤更大的單子。就像你們業(yè)務一樣,永遠是根據利潤空間來考慮的。換位思考下就很好理解了。這個問題其實還是要歸結到你們采購的能力不夠(資源不夠多,供應商的定位選擇有問題)上來。
5:工廠的關系
說到這里,樓主需要有一個清晰的概念:什么叫供應鏈。
尤其注意這個鏈字。切忌以為跟生產關系好,就是搞定了生產。
從財務(掌握付款權或是能向老板提交付款申請的那個會計/經理)開始,到你對應物料的采購(采購是握著請款權的!假如你們采購部門每個月配了一定額度,他肯不肯優(yōu)先給你這單對應的供應商請款,還是他說了算,這里面又牽涉到一些東西,樓主自己體悟),再到倉庫配貨速度,IQC的檢驗速度,工程的跟進質量,個個環(huán)節(jié)加起來,才是你的產品的最終交期,這點建議多考慮下。
6:搬廠會遇到很多問題,這個已經不是你一個業(yè)務能處理的范疇了,畢竟你對其他部門指手畫腳大多時候只有反效果。
估計樓主也是第一次經歷搬廠吧?經驗可能還不是很足。我接觸的一些業(yè)務,碰到搬廠前三個月就給我通知的,我就會比較放心。反之,那種不足一周了才來郵件,或是出了問題才告訴我的,我怎么會放心這種業(yè)務?肯定要死里去催。
再說了,交期延遲的理由,數爛了也聽多了,其實大家都是當笑話聽的,關鍵看的還是態(tài)度。建議樓主下次碰到類似情況,除了跟客戶解釋外,還應主動,實時的告知客戶搬廠的進度(當然遇到問題的就不要說了),讓客戶心理有譜,不管真假,起碼他知道你們廠里是個什么狀況了,他可以有理由去跟領導/他的客戶去解釋,這才是他們要的。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。
7:領導總要畫餅的,不給人希望,憑什么別人跟你混?
這點可以理解。
至于說跟單,我也建議你跟你們主管學。
脾氣要硬!不厭其煩的催!該吵就吵,該鬧就鬧!該投訴就投訴,不要講情面!
跟單這個職位不比開發(fā),不需要好脾氣,想做好工作就要做好得罪人的心理準備,要讓別人怕你/煩你。你要理解:紅白臉唱戲是怎么個意思。你不要怕出問題,你領導也許表面說你不要這樣啦,背后在給你豎大拇指。領導是看結果的,廠里不是家里,能上位的哪個不是踩著別人尸骨的?
期望有所幫助
文章來源:福步外貿論壇
0/500